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检疫检验 >> 正文

“坐等”30%溢价退出 PE潜伏企业跨境并购

发布时间:2014-04-28 09:57:57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 作者:陈植

\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借助这份战略合作,我们的生产效率将提高约20%。”山东如意毛纺集团总经理杜元姝直言。

  她所指的战略合作,是山东如意集团与法国力克(Lectra)集团签订的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打算在如意集团位于山东泰安的服装工业园引入精益生产项目,提高服装设计、裁剪环节的生产效率,若这项合作效果良好,双方还可能将其复制到如意集团的其他制衣厂。

  不过,战略合作能否“转化”为双方的股权并购,两方均出言谨慎。

  力克集团首席执行官Daniel Harari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企业现金流相当良好,暂时没有出售股权的打算。

  在一家PE基金管理人陈强(化名)眼中,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一个难点是,由于海外企业难以适应中国企业的薪酬制度、行政效率、治理透明度与合规操作程度,并没有做好准备引入来自中国的股东方。

  对PE基金而言,这也许意味着某种机遇。

  近期,陈强刚完成一只3亿元跨境并购PE基金的募资,这只PE基金的具体获利模式是,先控股收购拥有一定先进技术的欧美公司,通过PE治理帮助这家公司尽快适应中国的管理文化,最终溢价卖给中国企业。

  在他看来,这俨然成为PE基金的一项新增值服务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中国企业跨境收购,不少PE基金在其中各显神通。甚至有PE基金引入国有企业资金,代替后者收购欧美公司,帮助国有企业规避欧美国家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待时机成熟时后再由国有企业按约定价格回购欧美公司,PE获得可观收益。

  “潜伏者”的套利手段

  过去10年,山东如意集团先后在海外投资建设13个生产加工基地,收购了不少境外品牌公司。

  杜元姝直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各国不同文化带来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差别。

  事实上,山东如意与力克集团很早就开展技术合作,通过长期磨合建立了互信关系与管理共识,才催生新的战略合作。

  不过,从战略合作到双方股权洽购,依然征途漫漫。

  在陈强看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较难接受的是,欧美企业提出的各种附加条件,包括运营、管理层、品牌、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与关闭工厂等。而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最终目的,就是借助跨境收购将海外先进生产技术迁往中国总部,利用中国低劳动力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一现状促使陈强决定发起设立跨境并购PE基金。他透露,这只基金的收购标的,是欧美国家拥有一定技术优势,长年亏损经营的企业。由于这类企业急于摆脱经营困境,在收购过程可以做出适当让步,比如引入中方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董事,参与企业部分经营决策。

  这对PE基金的投后管理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验。跨境并购领域的70%失败案例,源自并购双方文化整合的失败。

  在陈强看来,PE作为收购方的一个优势,是被并购企业会将PE基金视为财务投资者,对PE基金提出的经营建议的抵触情绪要比中国企业直接收购管理更低,有助于PE基金让被收购企业管理团队逐步适应中国管理文化。

  陈强管理的跨境并购PE基金刚收购了一家欧洲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帮助这家企业理解中国管理文化,他一方面向团队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安排企业接收大量中国订单,让他们逐步了解中国企业管理风格,而这些订单的提供者则是PE溢价售股的买单者。

  陈强认为,当这家欧洲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部分订单来自这家中国企业,双方洽谈股权收购就变得水到渠成,而PE基金就能够收获可观的项目退出收益。

  “目前,我们PE基金在这个项目并购退出的年化回报率是30%。”他说。不过,围绕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不少PE基金还有另类获利手法。

  暂代国企收购外资

  所谓另类获利手法,是部分PE基金看准国有企业跨境收购面临复杂繁琐的审批流程,干脆动起国企跨境收购的“奶酪”。具体做法是,先吸引国有企业作为出资人(LP)出钱,代替国有企业先行收购欧美公司,待时机成熟时,再由国有企业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这些欧美公司,PE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多数情况下,欧美国家外国投资委员会将PE视为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机构,不大会对收购项目采取审核措施。”一家外资律所并购业务律师指出,但随着中国国有企业跨境收购日益频繁,欧美国家外国投资委员会开始调查PE基金是否“隐藏”大量国有企业出资成分。

  上述并购业务律师指出,通常国有企业会以关联公司作为LP出资,令欧美监管部门无法追溯LP出资来源。在他看来,由PE基金“暂代”国有企业完成跨境收购,无疑是一种双赢。国有企业能避免欧美企业以收购审查为由,趁机抬高收购价格作为风险补偿;PE则在项目退出时得到可观收益。

  但陈强直言,其中同样暗藏不小的套利风险。此前他曾为一家国有企业收购美国小型环保技术公司,原计划2013年底由这家国有企业旗下合资公司按约定价格回购,却由于管理层突然调换而中途变卦,至今这家美国小型环保技术公司股权尚未实现成功套现。

  因此,他发起的跨境并购PE基金,将主要收购海外中小型资源类企业。在他看来,随着国内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希望借助跨境收购形成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同样给PE带来不少套利机会。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复星探路欧洲金融业并购  下一篇:中国88%投资者关注海外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