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指南 >> 正文

从代工到收购,看出口民企如何走出国际范

发布时间:2017-08-09 14:08:11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

来源:中国贸易报


近年来,随着央企、国企逐渐成为“走出去”的主角,很多外贸民营高科技企业也表现出“国际化”的意愿,凭借“小而精”、“细而专”的优势,尝试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


迫于生存压力 “走出去”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外贸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纷纷选择走向海外,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或补齐产业短板,从而获得领先于国内企业的绝对优势。


据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对园区高科技企业进行的“国际化发展情况”调研显示,在 175 份有效问卷中,76%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国际化意愿。最近两年,这一意愿呈持续上升趋势。


但事实上,民营高科技企业虽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见长,却体量小、资产轻,大多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民营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他们“走出去”融资困难较大,更多地要依靠多年积累的资源、渠道,以及自身“软实力”。


那么,民营高科技出口企业该如何走出去呢?


寻求在细分领域的优势


同方威视:


成立于1997年的同方威视,是依靠创新能力走出“国际路线”的一家企业。此前,安检设备市场主要受控于国外企业。


2001年,同方威视凭借持续的产品研发投入,第一次打开国际市场。当时,土耳其、泰国、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企业前来批量采购其集装箱检查设备。现在,同方威视的设备已进入欧洲超过85%的国家。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2009 年和 2016 年,同方威视先后在波兰、巴西建成工厂,以实现工艺、产品、人员的本地化。


从产品国际化到在海外建厂,是很多出口企业采取的一种国际化战略。企业随后会寻找更多的机会,在海外成立研发机构、建厂,或进行并购及绿地投资。


纳通医疗:


过去几年,医疗器械企业纳通医疗集团已经“不声不响”地在德国接连收购了Zrinski AG(筑瑞斯)等3家企业。


据了解,纳通此前为德国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对方拥有在医疗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但在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业绩下滑,濒临破产。基于多年的合作与了解,纳通决定对其反向收购。收购后,纳通不仅获取到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也在德国当地实现生产、销售,扩大了国际市场。


企业 “走出去” 要有国际视野


很多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突围,从以前的代工生产到现在拥有自主品牌,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


企业“走出去”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国内企业在技术及管理上仍与国外企业有不小差距,我们还是要努力追赶。第一,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实现突破;第二,可以通过投资并购方式,省去不必要的重复研发,带动企业进步。


“走出去” 的风险和防范


企业对外投资面对的风险也不可小觑。


1、破产风险。在对国外企业进行收购时一定要进行资产评估。例如,中国企业本来想收购一家国外企业,但这家企业当时准备申请破产,面临很多债务问题。中国企业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等其破产后再介入,由此规避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2、资源和咨询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单独‘走出去’是很困难的,面临着资源和资讯储备不足的问题,很多风险都是之前难以预料到的,企业应该重视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更好的了解当地市场和行业讯息。


3、知识产权。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必然面对知识产权问题,如果企业不了解对方,买回来的不一定是核心技术。因此找相关机构做好投前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显示,“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给民营企业带来较大的生产和发展压力,民企有向海外转型的动机。在国有企业日益谨慎的背景下,民企将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欧美国家纷纷踩停中国企...  下一篇:中国海外地产投资骤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