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服务 >> 正文

2014年海外经济金融形势与中国对外投资回顾及2015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5-03-18 15:10:36 信息来源:金融发展与资产管理 作者:


2014年,海外经济复苏依然失衡,金融市场走势动荡,且呈现新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海外投资呈现新趋势。展望2015年,随着干扰经济复苏的短期因素缓解,预计海外经济金融形势整体趋稳,部分经济体增速有望提升,但仍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汇率、资产价格和油价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性将趋于明显。本文在汇编相关资料基础上,简要回顾2014年海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对外投资情况,并分析展望2015年形势。

一、2014年海外经济金融环境与中国对外投资回顾
(一)海外经济金融形势
1、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失衡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失衡,经济复苏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受全球地缘政治影响,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各方势力不断博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3%,与2013年持平。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加速,由2013年的1.3%升至1.8%。其中,美国、英国表现较好,分别为2.4%、2.6%,欧元区、日本状况较差,分别为0.8%和0.1%。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调整中放缓,从2013年的4.7%降至2014年的4.4%,且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也存在差异。以2014年GDP增速来看,金砖国家中,目前中国、印度形势较好,分别为7.4%和5.8%,而俄罗斯、巴西分别为0.6%和0.1%,面临衰退风险。
2、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与相关政策发生变化
美国、英国等部分发达经济体经过调整后逐步趋向缓慢复苏,经济增速向上,且显示较好的可持续性。其他发达经济体中,欧洲经济依然处于衰退边缘,日本经济则呈现大幅震荡。经济走势的差异导致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并加大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继续采取有史以来最宽松的货币政策。
3、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动荡
2014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出现了三市齐涨的格局。然而下半年,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联储如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指数大幅上升,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出现回调,只有债券市场延续了上半年升势。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第四季度,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大宗商品出口国的货币汇率大幅下跌,其中俄罗斯卢布贬值明显。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国持续缩减QE规模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4、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表现出现分化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各国银行业也出现分化。美国和英国银行业整体表现有所改善,欧元区和日本复苏乏力,银行业经营面临挑战。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呈现“新常态”的背景下,资产负债以及净利润增速放缓,信用风险压力上升,但整体可控。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1、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继2013年企业海外投资超千亿美元基础上,中国2014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并且出现对外投资快于吸收外资的趋势。全年对外投资接近同期海外投资者对大陆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积极延伸海外投资触角。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在对外投资中,对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7大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671.6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4.8%。2014年,在中国对外投资中,对发达国家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对美国投资增长23.9%,对欧盟投资增长1.7倍。从行业来看,跨境房地产投资额超过300亿美元,对服务业投资增长27.1%。
另据普华永道数据,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数为272宗,较去年同期上升36%,交易总金额为569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50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数量为176宗,较去年同期上升31%,交易总金额为40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海外投资的持续增长反映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正日益加快。
2、行政审批改革提速,推动海外投资稳步发展
国务院、发改委、商务部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进一步简化企业对外投资审批监管流程,对外投资监管明显放松。
国务院2014年11月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进一步取消项目核准中的金额标准,只有涉及敏感国家/地区/行业的少数有特殊规定的项目才需进行核准。根据2013年数据对比新版规定测算,约99%的项目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简化程序,提升海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便利化。
发改委和商务部在2014年年初出台简化海外投资相关政策,10亿美元以下海外投资(如果没有涉及敏感国家或行业)只需在各级发改委和商务部门备案,10亿美元以上海外投资仍需国家发改委核准。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新趋势
一是投资目标国家和地区趋向多元化,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化。发达国家中,除了美英两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也吸引了中国企业大量投资。中国企业还涉足中亚、拉美以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者日趋成熟,逐步掌握利用市场化的交易和融资安排,对不同国家相关行业投资也有所侧重。
二是投资领域和行业构成趋于多元化。中国对外投资从传统能源矿业一枝独秀逐步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通信以及农业等多个领域拓展,在新能源、医疗卫生以及文化产业也拥有一定投资规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三是人民币的投融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4年11月,人民币已跃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位置,人民币跨境业务取得显著进展。人民币在结算、投融资、交易和储备四大功能方面均有所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四是投资主体的结构趋于优化,民营资本逐步成为海外投资的重要力量。投资主体在海外投资占比已发生变化,出现了私营企业在投资项目数量上赶超国企,投资金额差距逐步缩小的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民企在海外投资的占比已经达到40%。
五是沪港通试点交易正式启动,为实现个人海外投资开启了新渠道。11月17日,沪港通试点交易正式启动后,实现平稳运行,提高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扩大了合格海外投资者的范围,开放海外投资者直投境内市场、境内投资者直投境外资本市场将逐步走上正轨。
六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表现活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在中国资本海外投资中重要性日益显现。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设立PE平台从事境内外投资。近年来,国家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控逐步放松,保监会通过扩大投资地区、明确投资额度、细化投资品种等措施推动保险资金“出海”,鼓励保险企业“走出去”,拓展保险资金海外投资范围。这些政策导向和鼓励机制推动了有保险资金支持的PE走出国门,赴海外投资。


二、2015年海外经济环境与中国对外投资展望
(一)海外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1、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虽整体趋稳但仍面临不确定性
随着部分短期干扰因素缓解,油价大幅下跌、美国经济走强、全球利率持续低位等因素产生积极影响,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较2014年有所加快,但仍存在货币政策分化、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风险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欧元区和日本面临陷入长期经济停滞或通货紧缩的风险。2015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增长将从2014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3.5%,发达经济体2015年增长率将升至2.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将稳定在4.3%,2016年则升至4.7%。
2、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汇率、资产价格等因素将继续产生影响
2015年,各国经济和政策的分化将加大资产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危机和尾部风险增加也会对市场产生冲击。国际主要货币汇率、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和国际油价走势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可能将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加息的进程,欧元区和日本可能继续扩大宽松力度,这将吸引国际资本进一步流向美国。政策分化将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新的影响。部分经济体增长放缓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危机遗留问题将使受危机重创的国家继续面临困境。欧元区特别是边缘国家政治动荡的尾部风险依然存在。全球银行业将在较大经营压力下艰难前行,并出现业绩分化。
汇率方面:美联储可能加息将使市场预期美元升值。欧央行资产购买计划和日本政府放松财政政策将促使欧元、日元贬值,成为支持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欧元、日元联系较紧密的国家处于相对有利的局面,而与美元联系更紧密的国家则可能面临不利处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带来的“套息交易”则会使日元汇率阶段性升值。受美联储货币收紧政策、资本流出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承压,经常项目逆差和短期债务占比较大的经济体尤为明显。此外,还面临全球贸易疲软、利率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
资产价格方面:美元汇率升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承受压力,但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济有望探底企稳,欧洲、日本推出宽松政策,这些因素将使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再大幅下跌,低位徘徊并波动可能成为常态,与其相关的商品货币特别是澳元、卢布、中东北非地区货币将受到影响。
原油方面:2015年国际油价仍可能持续低迷,原油价格下跌对石油进口国和商品进口国有利,对石油出口国和商品出口国不利。油价变化对石油出口国影响较为明显,包括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压力增加、财政收支失衡等,将削弱俄罗斯等国的经济活动。但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助于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减轻通胀压力,也有助于巴西、印尼、南非和土耳其等国改善经常账户和财政收支余额。油价下跌为各经济体重建财政缓冲、促进经济多元化以对冲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了机遇。
3、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性更趋明显
2015年,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性仍是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各国经济分化的局面将持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望出现回升,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速将继续领先,非洲将保持可观的发展势头,但拉美地区可能延续低迷态势。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朗,并继续给全球经济复苏给予有力的支持。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美国和英国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加快,随着劳动力市场复苏、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国内私人需求更加强劲。尽管美联储利率预计将逐步上升,但油价下跌提升了实际收入和消费者信心,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提供支持。信贷条件宽松带动企业投资意愿提升,而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将推动出口订单提高。欧元区经济低迷的状况已从边缘国家蔓延到核心国家,经济结构性困境、高债务率和高失业率将延续。欧洲经济仍具反弹动力,美国经济好转对欧元区经济有正面溢出效应,油价下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财政政策更趋中性以及欧元贬值都提供了支持。但欧洲经济能否摆脱颓势取决于欧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成员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成效以及债务国国内局势稳定。否则,既便出现短期反弹,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投资前景和经济状况。日本经济将在较低水平徘徊,2014年第三季度陷入技术上衰退,扩张的财政政策措施、油价下跌及日元贬值等因素预计将使日本经济增长动力在2015-2016年有所加强。但下行压力存在,实际工资下行和消费者信心回落将增加消费下行风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生产外包使日元贬值对出口拉动较为有限,企业信心回落将影响制造业投资。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展望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未来十年中国海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增长近三倍,中国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发展时期。
1、对外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发改委研究预测,随着对外投资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00亿美元,实现“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7%。按目前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逐步接近并超过外商投资规模,成为对外净投资国,实现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符合国家和企业发展规律。未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开展能源资源合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对沿线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投资。
2、对外投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对外投资产业布局将更为优化,符合外部市场需求、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热点将继续从能源资源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形成能源资源、市场、技术等多种产业共同驱动的局面。
3、投资行业和目的地将出现新变化
投资行业方面:随着传统能源矿业投资减退,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科级、通讯、农业、金融投资的占比将逐步上升,新能源、医疗健康、文化产业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对外投资方向。随着2014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国内金融机构对基建项目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在对外投资金额中占据重要位置。传统能源矿业领域的投资幅度出现下降态势,但单项大宗交易仍会使行业对外投资额大幅增加。国内房地产短期虽有起色,但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鉴于行业增速下滑成为新常态,房企将继续调整战略,跨境投资逐渐成为主流。有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房企跨境投资额或同比增长50%-100%。
投资目的地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将继续保持其在技术、通讯、房地产和金融业领域吸引中国投资的主导地位。韩国和澳大利亚则借助在双边自贸协定和地缘或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吸引中国投资。对中国投资具有吸引力的还有东南亚房地产和农业领域以及非洲、中亚和拉美的能源矿产领域。“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也将提高中国企业赴沿线国家投资的意向。
4、政策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2014年1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就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以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作出部署。会议确定的若干政策改革将为企业和银行开展海外投资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并提供重要动力,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将海外投资外汇管理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企业、银行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三是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允许个人开立资本账户进行境外直接投资,这些持续进行的改革举措将为中国投资者“走出去”提供更大便利与保障。
5、“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对外投资进一步深化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数据估算,这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7300亿美元。不少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存在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为中国海外投资带来机遇。“一带一路”海外投资战略不仅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将为沿途各国助推经济发展。与沿线各国合作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将推动中国对外投资进一步深化。

三、对外投资政策建议
(一)把握改革机遇期,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对于政府来说,需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继续增加投资类型。此外,还需通过深化改革发挥市场主体配置作用,给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增强企业信心,助力中国企业逐步实现海外投资的全球布局。
(二)继续放宽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率。目前的海外投资核准备案机制下还存在审批部门较多和时间较长、制度扭曲市场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限制较多等障碍。政府对海外投资进一步改革还有不小空间。为合理配置外汇储备,打造国际化投资布局,政府需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有价值的实业投资。用深化改革发挥市场主体配置作用,减少行政审批,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便利和信心。
(三)开启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推进境内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外。目前,我国实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境内个人只可通过银行、基金、信托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境外固定收益、权益类等金融投资。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国民投资意识提升,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个人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需求较高。允许个人开展海外投资顺应了民间资本和个人投资资本的内在要求。
随着上海自贸区改革相关措施逐步扩展到天津、广东、福建三地,探索实现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符合发展趋势,也具可操作性。沪港通试点已推出并实现平稳运行,尽管初期规模有限,但作为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将开启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新局面。今后需在此基础上,继续放宽对外投资的限制,有序推进境内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
(四)继续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助推海外投资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使探索海外直接投资,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更具时代意义。随着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扩大,相关改革的加快和管理规定的完善,对海外投资限制逐步放开,企业和个人开展对外投资将更为便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情况、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的战略决策。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适时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助推中国企业和个人海外投资向纵深发展。
(五)逐步扩大对部分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虽然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但是对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权缺失,这与其世界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中国企业需要在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的同时,在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基础上,逐步扩大对农产品、矿产、原材料等部分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王辉耀:中国企业走出去...  下一篇:中国对外投资的国际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