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项目推介 >> 正文

王世渝: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

发布时间:2014-08-25 11:28:43 信息来源:Club杂志 作者:王世渝

\

  文/ 王世渝

  资深投资银行家,同鑫汇投资基金总裁

  推进全球并购、中国整合业务时,我提出“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的整合逻辑。这个逻辑哈佛没有,斯坦福没有,清华、北大的课堂里也没有。不是我们狂妄自大,因为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正在发生的、可以预期的现实。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动力催生的金融市场重心,我相信也会在走过法兰克福、伦敦、纽约、东京、香港之后,来到北京、上海。

  前几天法国最大企业空客集团中国董事长博龙先生来我的办公室讨论合作设立中法平行基金时告诉我,中国有巨大的航空服务市场,空客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航空产业尤其是民用航空产业能力薄弱,而空客集团要扩大或巩固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必须带动整个空客产业生态链进入中国。我们相信一个空客集团周边一定会围绕着成百上千家与之形成产业链关联的大大小小企业,中国市场的需求就会像飓风一样吸引着这些企业进入,但是,一定不是目前中国各地广泛建立的航空产业园那么简单,因为他们需要资金、需要原材料、需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以及门当户对的中国整合对象。这么“高大上”的专业重组、整合方略,地方政府的招商局显然不太胜任,中国目前还几乎没有高水平的工业投资银行。中国工信部一位领导考察国外回来后约见我,发现德国一项非常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国市场,但是人家不会轻易进来,原因是这个企业自身还需要投入。工信部这样的国家级产业领导部门掌握着宏观产业政策,但他们却没有微观操作手段。

  一家全球技术在海外上市的全球领先可穿戴移动、远程健康管理企业向我推荐,问我是否有兴趣投资成为其股东。我告诉他们,我不仅对投资做股东感兴趣,更希望与这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让他们的系统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于是他们告诉我,大股东愿意来中国,探讨共同投资,将这个企业从瑞士资本市场私有化,然后来中国发展……

  一家在卢森堡设立的欧洲可持续发展基金在设立的时候,几乎所有被投资企业都提出,欢迎你们投资,但有个希望,你们能不能把我们带到中国去。这印证了全球最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的一个报告,西方国家正在试图重塑产业经济结构,通过循环经济加大产业排泄物的再利用投入,以对一次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损耗。而全球最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在西方,最大的市场却在中国,要让这些从事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企业自身可持续,必须来到中国。

  这已经不是一两个偶然事件,的确是一个趋势。几年前我提出全球并购、中国整合,以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理念如果还没有多少人相信的话,今天确实将要汇聚成滚滚潮流了。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自己好像还蒙在鼓里。那些从来没有完成过一项交易的若干专家、学者、教授却依然故我的发表高论,霸占着主流媒体话语权,喊着“海外并购会遇到很难逾越的文化冲突”,“企业并购大多数失败与整合不成功”,这些老掉牙的华尔街教科书中的千古不变的逻辑,时不时干扰着中国跨境并购的强大动力,误导着许多从未走出国门、缺少海外并购经验的投资者勇敢走出去的心。

  国务院最近作出决定,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并且首期就要设立1000亿人民币的产业投资基金。我为国务院加大集成电路支持力度高兴的同时,也为国家主导的产业基金设立与管理感到担忧。稍加打听,知道资金主要用来投资于芯片生产规模的扩大,我相信此刻最高兴的莫过于远在大洋彼岸的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依赖芯片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改变集成电路的被动局面,投资几条生产线就把1000亿元花光了,但这能改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吗?非也!

  各地还在热衷于建立各种产业园,河北还要建立30个国别产业园,但我担心的是,我们的政府用什么方法去完成招商。广东几年前就把旧的开发区内企业调整出来,称之为“腾笼换鸟”,但结果是笼子腾出来了,鸟没飞进去。陈旧的思维、陈旧的方法、行政主导下的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深水区的问题了。

  中国,在千年难遇的商机面前,明显有些束手无策。我不认为我们缺乏顶层设计,现在缺的是如何将顶层设计变成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符合最新市场规律的有效落地。就像时下热闹非凡的世界杯,我们有很强的后防能力,有很强的攻击能力,缺乏的是有序的中场组织,不能把皮球有效地通过中场组织输送到前锋脚下。

  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不是一个夸张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而是当今全球经济结构的规律性图景。中国那些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的机构应该好好研究出其中的数学模型。中国消费升级将使全球消费品,尤其是中、高端消费品产业链逐渐由外国设计─外国品牌─外国渠道─外国市场─中国原材料─中国生产加工─中国贴牌改变为中国市场主导。有了市场主动权却没有利润最大化是说不过去的;装备制造业同样如此,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同样挡不住市场和资金的诱惑。这些变化看得最清楚的其实不是中国人,而是伦敦与华尔街。只不过经济和市场的动力不在他们那里而在中国,是以中国为圆心,他们不可能以中国为出发点。所以,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既不是落后国家或发达国家内部产业重组出现的整合,也不是发达文明对落后文明的蚕食,而是刚刚苏醒的睡狮所拥有的相对落后的产业文明,对有些发展犯困的先进产业文明的并购和整合,过去谁遇到过吗?

  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老师都在市场里,但教科书还没人写出来,大家一起来编纂吧!这里不仅仅有巨大的资本市场的逐利机会,没准,还真的有可能冒出一个“中国制造”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原始出处:Club杂志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干货:美国纳税体系真相  下一篇:新时代的商业模式设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