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中国 >> 正文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预测:2012年GDP增速为8.01%

发布时间:2012-09-02 21:37:40 信息来源:中广网 作者:王浩

  中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王浩)厦门大学和经济参考报今天发布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2年秋季预测报告”认为,如果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保持在14%左右,同时辅以适度宽松的的财政政策,我国GDP增速在三、四季度将回到8%以上,全年将维持在8.01%的水平,CPI将回落到2.9%。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介绍,上半年在出口衰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的一大亮点。

  龚敏: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收入的稳定增长支持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平稳增长,也保证了中国GDP增长下滑的态势不会那么严峻。

  此次预测还模拟了在“两种极端情况下”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一种极端情况是:欧元区和美国经济严重衰退。模拟结果显示,即便外部环境出现极端恶化,对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影响将非常有限,中国内需市场也足以保证GDP增速维持在7.5%以上。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假定中央政府为“稳增长”推出了2万亿规模的财政支出扩张政策。模拟结果显示,2万亿的财政扩张确实能够拉动GDP增速提高0.5-0.6个百分点,但由此却要付出高昂的宏观经济成本。

  龚敏:导致的结果是,现在地方政府已经非常严峻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剧;刚刚结束的通货膨胀再次反弹;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结构,比如固定资产和消费的占比,各级资源中各级政府所占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减缓等,这些都是为此要付出的代价。

  课题组还认为,上半年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对刺激经济所起的作用很有限。一个例证就是,到今年6月底,在金融体系新增的近5万亿人民币贷款的结构中,短期贷款的占比快速超过长期贷款,这就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下新增的信贷投放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中,而是作为短期资金进入金融体系。

  龚敏:在当前产能过剩这样的背景下,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就能刺激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反倒是我们看到了“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下滑的减缓作用越来越强。今后的宏观调控,要更多的巩固和保护“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政策建议上,课题组提出,重点要转向深化体制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障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改进,为稳增长创造更好的国内需求基础。

  龚敏:货币政策今明两年要稳健,保持M2供应量增速在14%;财政收入方面,要控制好占GDP的比重,同时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执行力度;财政支出上,要进一步向狭义的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方向倾斜。


(责任编辑:zhoulinjie)

上一篇:辽宁“走出去”主打组合拳  下一篇:经济放缓趋势支撑债市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