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政策 >> 正文

全球FDI政策大调整:限制领域增多服务业增加

发布时间:2012-07-10 16:59:11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丽琴

  郭丽琴

  中国吸引外资的趋势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动趋势一致,都处于下行区间。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昨日在北京发布《世界投资报告》,明确上述FDI走势。

  UNCTAD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披露,主要数据表明,跨境并购及绿地投资总额在2012年头五个月有所下降。这也与去年的情形一致,去年全球FDI流动在第二、第三季度有一个大的提升,随后在第四季度开始下降,今年前五个月延续了这一趋势。

  他表示,由于跨国公司的观望情绪,这是个全球性的现象。除了部分东盟国家以外,全球几乎所有的发达国际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外资流入下滑的情况。

  引起UNCTAD官员梁国勇注意的是,中国吸引外资中产业结构的调整。2011年,由于流入服务领域的FDI增加,流入制造业的FDI减缓,进入服务业的FDI首次超过了制造业。

  “这可以看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转折,也可以看做拐点,今后大家会看到服务业吸引外资不论是在金额还是在份额上的更大提升。” 梁国勇说。

  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制造业回归”或是“再工业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国家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的状况。詹晓宁认为,这反映了面对当前危机,各国政府在FDI政策上的相应调整,以平衡投资自由化以及在部分核心产业实施监管之间的关系。由于担心“出口工作岗位”,这一趋势包括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更苛刻的规定。

  中国企业需更多研究东道国政策

  上述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FDI流入量增长8%,达到124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269亿美元)。但是,中国的增速既低于全球水平(16%),又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11%)。

  此外,今年1~5月,中国非金融领域FDI流入量下降了约2%。

  对外投资方面,2011年中国FDI流出量减少5%至651亿美元,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内地的全球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六位降到2011年的第九位,居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香港、比利时、瑞士和俄罗斯之后。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向FDI存量估计约为7120亿美元,外向FDI存量约为3360亿美元。

  报告认为,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这样的下降值得重视和思考。近来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可能是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这可能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戒心,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是采矿业等敏感行业的产业政策收紧造成的。詹晓宁分析指出,中国下半年的对外投资可能不会大幅度增长,不过,即便考虑到上半年5%的下降幅度,也已经是在对外投资的高位上了。

  这也反映了全球国家FDI政策的调整。

  詹晓宁对本报记者指出,在2003年之前,每年全球各国出台的投资政策中,大约90%的政策都是促进投资自由化的,而在2003年之后,各国开始更多地对投资政策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到2010年,大约有30%的政策都是进一步规范管理的。

  “在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新政策中,这样规范管理的政策占比大约是27%~28%。包括对一些原本鼓励的投资领域进行限制,有些领域则有选择地开放,现有投资的实施环节、审批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收紧。”他说。

  他指出,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需要研究东道国的产业政策,尤其需要避免那些禁止及不鼓励的产业,比如需要关注拉美国家对于一些采矿业国有化的规定,尽量避免风险。

  服务业产业政策到了调整节点

  由于流入服务领域的FDI增加,流入制造业的FDI减缓,进入服务业的FDI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在服务业中,房地产、贸易和商业服务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行业。

  詹晓宁指出,随着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外国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和内生增长扩大市场份额,流入中国金融业的FDI有望增长。

  梁国勇建议说,应当把这个趋势看做中国经济转型的拐点,应该把吸收服务业外资的政策纳入到中国整体服务业大政策的框架中,以研发、品牌管理及总部经济来支持服务产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外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其他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有类似趋势。”他说。

  从全年的情况来看,报告披露,2011年,尽管世界经济出现动荡,全球FDI流量仍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值,达到1.5万亿美元,但仍比2007年最高水平低约23%。UNCTAD预测,2012年FDI增长速度将放缓,流量约在1.6万亿美元的水平上下浮动。长期展望显示,全球FDI增势稳健,如果不发生宏观经济动荡,全球外资流量将在2013年达到1.8万亿美元,2014年达到1.9万亿美元。

(责任编辑:heyan)

上一篇: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文 ...  下一篇:新一代投资政策呼之欲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