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的话题是交易并购的定价,各位专家领导也提到,国际的并购越来越流行,甚至包括中国国内的并购也非常多。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得者,美国的跨国公司没有一家是靠自己的自身发展,后来发展的非常大,完全是通过并购,由小到大这么一个过程发展起来的,所以并购对我们很重要。并购的核心环节,净值调查,包括怎么去看企业。首先我把并购的定价策略从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从资产的类型来看,我们买一个普通商品的时候,这个普通商品的价格是区域与我们购买的人,或者使用的人对它价值多少的判断,可能对不同的人价值不一样。我们很多的并购是杂和的。
第二类金融类资产,比如说证券,这个基础判断是判断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和估计,这是对金融常规的判断,为什么先说判断,因为基于不同的判断才能去做定价。
第三类其他类的资产,比如说有形或者无形的标的物,我说的其他类资产是我们在日常的企业并购中经常遇到的,当然我们也会遇到有金融类的,可能结合商品,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对于其他类综合性的并购资产判断是基于综合类要素考虑的,这个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在座都是做财务或者投资并购的专家,对于现金流财务报表不陌生,这时候我们会模拟一个现金流。其他的我们还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未来几年能投多少,有多少可以去投,投进去之后将来的企业和现在的企业,折换到今天是多少。还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其次还要去找银行贷款,其他的可能还有风险投资,VC等等,融来这个钱就要出让股权,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做专业评估和定价依据的时候,都是要进行综合考虑的。除了资本价值乐观和现金流,专业方面之外,还有市场希望平均行业的回报率。不同的行业过去的5年、3年,这方面的行业有写预测依据,这些统统是我们要考虑的。还有自身战略方面的考虑,比如说短期、中期、长期,是为了占领这个市场等等,一会我会讲考虑因素的模型,还有不同身份的并购者,可能战略投资者和实业投资,还有VC和PE,考虑的出发点,作为投资并购的对象来讲,这个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我第一要讲,从资产的类型来看,是不同的考量要素,我们做并购价格确定的时候,我记得曾经我们在做原来的公司并购的时候,当时不说战略并购,并购者的身份,从测算价格的时候,把很详细的现金流测算出来,出来以后做了好几百个调整,每一个考虑要素做了变化,会导致对方企业价值的评估,直接制约对他的报价,这个评估只是一个基本价,这些东西是基于刚才讲的测算定价考虑的要素。
第二个我们要考虑,从投资者类型的角度类型,不同的投资者类型考量的要素也不一样,你比如说行业并购者,实业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关注,进入新的领域,业务互补性,区域的市场份额,以及未来得竞争对手要干掉,比如当年惠普,惠普收购了康柏,当时我在康柏工作,我觉得惠普收购了康柏,从业务线来讲没有什么互补性,IBM是目标太大,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把竞争对手消灭掉,到了今天惠普发展到今天也是得益于消灭掉了竞争对手。如果说对我未来形成新的增长点,我考虑怎么拿下,如果一边观察一边做,我可以考虑未来可以不做,这时候去做定价是完全一码事。还有现在流行的VC、PE投资,他们关注的是投资,这个是运营当做一个资本的角度看企业,这个跟做价值评估,并购价格确定的时候考虑要率完全不一样,可能考虑的是推出渠道,比如说管理团队,还有其他一些核心指标,这是从投资者类型的角度,可能在我们去判断的时候,我们要看,我们是属于那些资源,这个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果定位错了,对投资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其实有很多并购成功的案例,美国那么多500强的公司,很多都是通过并购长大的,说明是成功的,但是成功不能掩盖失败的案例,常见失败的情形,比如说买的时候,出价太低,本来这个企业是很多公司盯着一个肥肉,我们比较犹豫,公司的管理层判断,或者我们具体做分析和评估的同事出了问题,最后失了这么一个机会。还有买不到被你高估的资产,我记得专家也提到,在评估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些真的东西,或者测算的过程中测算高了,现金流的推测等等出了问题,就是你太狂热的想并购这家企业,导致出价过高。有很多跨国公司,几家买一家,最后一家拿下,价格很高,我们国内的某一家公司在2004年买了法国做电视机、手机的公司,最后收购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失败的,我不知道他们自己怎么看,收购的当年就出现了亏损,最后收购的业务没有带来盈利。收购不能完全我出价高了,只是说收购来的东西不是物有所值的,而且有一些因素,人员、模式,最重要的企业文化无法整合,导致收购的失败。
从卖方你卖出了被你低估的资产,就是被你便宜卖掉了,我指的是你用资金的现金价值去比。还有卖不掉被体高估的资产,最后出不了手。我记得2008年微软当时出嫁收购雅虎,雅虎董事会价格越谈越高,雅虎对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最后在那个情形下,微软出了一个高价希望拿下他,但吓唬没有去卖,最后1/4的价格都不会有人去卖?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新军全部起来了,雅虎对自己的判断是一个失误,那时候没有意识到谷歌或者国内的团购网站成长非常快,这就是对自己过度高估,导致没有卖出。
我们做估价前要考虑的要素,以及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价方面容易发生的问题,第一个是在估价方面流行的是资本资源定价,这个非常理论化。但是对于我们思考和判断收购来讲是非常大的价值,我们会要考虑这些要素。这个模型其实主要当时用在研究证券市场的资产,比如我讲的金融类的资产在实业类资产并购的时候,也不妨利用模型进行一些考量。因为书本上都有,我也不是教授,我只是抛砖引玉在这个地方给大家看一下。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就是我们作为函数去看待,并购叫做Rm,Rf可以作为报价,倍特是我们考虑的综合要素,举个例子,处于战略考虑,达到什么硬件?综合的去判断,同时考虑一些资本资金使用成本,要素在里头,自己去做这样的模型。这个还是比较理论化,我们作为实业资产来讲,也要去参考它。
最后回到核心的东西。大家会讲资产评估是请外部的公司跟我们无关,我们具体负责的这块业务专家来讲,首先资产评估做什么事情,你是需要跟他来沟通的,甚至你要有60%的影响力影响他,我不是影响他的评估标准。国外的企业报表比较简单,国内有很多报表,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说刚才专家讲的真实的财务报表。另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市场的要素,比如说同类企业,还有竞标的竞争对手,是什么市场价值,这个也要做一个考量和判断。上面我说的三点是最基础,最基本的,第四个我们常用的是围绕在过去的10几年20年通用的方法,我们根据分析净值调查判断,现金流未来5年、8年需要企业去判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的要素越来越多,后来大家提到了经济增加值了评估方法,其实也是基于这个模型考虑的因素,比如说考虑了我们预测后的净营业利润,考虑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的使用资本总额。
我当时想拿一个当时做的东西来看,里面涉及到自身企业的核心数据,还是没有拿,我待会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想探讨的话,我们可以探讨。
最后一个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实物期权博弈理论,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基于我们的专家多么高明,但是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很多因素无法控制的,比如说经济危机、全球性的灾难,这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所以会导致收购不确定因素加大,这时候就会提出来,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有一个价格,但是会做一个博弈理论,包括越来越多的实业公司,也开始流行这个方式去做。采取大家基于或者说更多的信息去做判断,或者相对的去做一个报价,这时候报价技术性的要求,还会有一些谈判,怎么样让自己的优点得到发挥。
延期期权是延后投,我分两期三期,不想投了就不投。比如说约定并购规模,什么时候交互式,出让一些股份给你。增加的就是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减少一些风险,就是把定价简单的方法和机制说一下,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最后一个例子,我记得有一家公司在2006年收购了一家企业花了7000万美元,他的收购类似于我讲的ECS这个模型,当时考虑税收这个因素,最后收购成功了,还有一个案子,双汇股份被高盛收购了,当时就采用了我讲的条件,双汇本身是重金的企业,也提了一些现金的条件,你满足我的一二三四五,再谈什么条件,我刚才谈的就是他的一二三四五就可以放到我讲的那个模型里头去。
(责任编辑:bi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