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收购兼并 >> 正文

【直击】PE的最好时代:并购重组两大制度出炉

发布时间:2014-07-15 17:13:09 信息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

  根植PE上下链,与时俱进大资管。

  导读:上周五晚上,投行并购圈、PE圈开始热闹起来,证监会修订并购重组两大制度,也给很多在IPO道路上撞得头破血流的投行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此次新政,被普遍认为是证监会对并购重组尺度放得最大的一次。最大的两个突破在于:一是取消大量行政审批,大幅度提高并购重组效率。二是放松对定价的管制,这对并购市场而言,是根本性的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并购市场很可能由此告别行政色彩浓厚的历史,开始向真正的市场化迈步。

  深有意味的是,事实证明,一轮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一次次地把新股发行定价推向行政定价的深渊。从监管动向看,并购重组的市场化定价,有望不重复IPO定价魔咒。这或许是IPO高压政策下,监管层有意开启的一扇进风窗口。

  大幅取消审批,主要是节约了并购的时间成本。从以往审批流程看,一个并购重组项目拿到证监会批文,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取消审批,并购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部分放开定价机制。如拓宽定价区间(可在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中任选其一),增大选择面,并允许适当折扣。

  价格是交易的核心。一位以并购著称的券商总裁在朋友圈里写下这么一段话:“此次修订最核心的变化是对产业并购定价环节的调整。窗户期的放开及调价机制、对赌的取消、投行可以自主定价、支付方式也有了可创新空间,这一系列组合使市场自主博弈空间加大。”

  对上市公司以及投行中介而言,监管放开,看似并购机会很多,市场一片光明,但仍得经过一段“断奶期”。

  对上市公司而言,原有的保护条款护身符不见了。对赌条款、盈利预测等对公司的硬性保护条款被取消了,变成了市场化行为,买卖双方博弈。

  用上面那位总裁的话便是“上市公司会觉得丢了监管拐杖,与标的公司的定价沟通少了很多法定的由头。但从长期看,弹性很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会有利于更多交易的达成,估值理性也有利上市公司未来的商誉管理。”

  而对投行而言,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投行目前的定价能力能否胜任?目前很多并购团队人员配置,并不具备专业的定价能力,需做一些调整。很多并购团队成员是法律背景出身。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证监会文件要求,另一方面是为谈判条款把关。如何理性估值,需要对并购行业有着深刻理解,能精准设计并应用合理的估值模型。这些需要对行业有着深刻了解的财务和金融方面人才来完成。

  尽管走在前面的并购投行,已经显示出一些交易型投行的特质,但整体而言,投行对交易和行业的理解,远远没有到位。而上市公司看中的,仍是投行的报材料通道。

  其次,观念上的转变。精品投行接下来会被催生出来。目前,大多数投行对并购的心态还停留在IPO停了找碗饭吃的阶段,还远远没到专业化程度。IPO出身的投行人更多琢磨的是怎样符合证监会的要求,装入资产是否符合证监会标准。并购一旦放开后,就会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者,外部竞争者的冲击。用一句老投行的话来讲是“券商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地位将被空前弱化。” 法定“财务顾问”这种类保荐的“通道”业务将萎缩。审批大幅废除,券商投行的牌照福利也会大幅减少,凭本事吃饭才是硬道理。目前,投行的并购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当买方上市公司财务顾问,极少做卖方顾问。

  按照目前规定,发行股份这种,需要券商牌照,不发行股份谁都可以做。比如,商业银行也可以做并购,只要不涉及发行股份。商业银行相较券商的优势很简单粗暴:有钱。它可以垫资,可以并购贷款,总之资金成本比投行低多了。

  这也许将是并购最好的时代,但也可能催生大量装利润、玩概念、做市值的鱼龙混杂的公司,最终一地鸡毛。总之,事前宽进,事中事后必严厉监管,才能维护并购市场应有的公平,保证游戏能够继续玩下去。(理财周报)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专家、律师同发声:自贸...  下一篇:内保外贷已经不是“洪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