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货物贸易 >> 正文

文化贸易产品先行

发布时间:2012-06-26 11:38:15 信息来源:商报网-国际商报 作者:廖翊

  2010年,向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城市派出演出展览项目66个,共演出5600余场,其中商业项目占58%。

  2010年,在海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演出6000多场,商业项目超过60%,多个项目进入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高端主流演出市场。

  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连续4届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2011年,获评10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是近两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情况。“对外文化企业的强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生产、输出市场产品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展示作品推出产品志在形成市场主体

  张宇介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改制后,开始强化“文化贸易”概念。此前多年,他们扮演的主要是“承办”国家文化交流项目的角色,即送出去、请进来。

  “过去谈不上是演艺产业或文化产业,只是简单做其中的一个环节,门槛太低,受制于人,缺少核心竞争力。”张宇说,“文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必须输出产品,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品,必须培养市场主体,必须一手在上游抓产品、抓原创,一手在下游抓终端、抓票务、抓院线,其中,产品是核心。迪斯尼、好莱坞、百老汇等莫不如此。”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这些年着力打造了《时空之旅》、《龙狮》、《中国风》等品牌产品及品牌栏目,并于去年成功引进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

  “有了产品的概念,对外文化贸易开始有了质的变化。这些年,我们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演出《龙狮》,已经卖出了9000多万张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风》在美国连演109场,都是商演……以文化贸易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出去,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张宇强调。

  适销对路学会生产初步掌握产业模式

  “既然要走向世界,就一定要创造为世界所接受的产品。”张宇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所打造、引进的品牌产品及栏目,都具有相当的国际“普适性”。为便于美国观众接受,他们将舞剧《丝路花雨》改名《丝绸之路》,并针对欧美观众的欣赏与审美习惯、国际巡演的要求等作了修改,去年年底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等美国主流剧院演出,引起轰动。

  今年4月,伦敦书展盛大开幕。在承办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开幕音乐会时,他们独具匠心地采用中英两国歌唱家交互演唱对方国家名曲的方式,很好地契合了中英人文对话、交流的主题,被英国观众赞誉为“世界一流的演出”。“产品一定要适销对路,文化才能走出去。”张宇说。他认为,去年,集团公司成功引进中文版《妈妈咪呀!》,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来说,意义重大。“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谈判向英国方面购买版权并完成二度创作,达到了世界音乐剧高端制作水平,然后招聘、培训演员,形成完整的对剧组、演员的长期管理体系……通过《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引进,我们学到的是一种完整成熟的产业模式和流程。”张宇说。

  打造文化贸易巨轮

  筹办伦敦书展主宾国开幕音乐会,在短时间内,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完成了演出剧场、乐团、合唱团等资源的整合利用。张宇表示,这一切得益于与世界最大演出集团IMG的合作。“文化及贸易要‘走出去’,绝不可回避欧美主流文化市场。如果回避,等于没走出去。必须进入主流,融入主流,最后成为主流。”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这些年不仅与IMG,而且与包括维也纳控股集团等世界各大演出集团成为合作伙伴,为进入欧美主流剧场、市场建立“前沿阵地”。“国际著名演出集团的背后,都是资源与渠道的大集合。我们与‘巨人’同行,不只是提高效率,同时是化人为己,接过了人家的人脉、资源,学习了人家的产业模式和架构。目标是实现从小帆船到万吨轮的转变。”

  张宇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集团公司开始具备了打造市场产品的能力,有了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专业团队,有了与欧美接轨的制作、招聘、营销完整链条,有了完整引进国外经典剧目并进行改造、培训、呈现的能力……“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美好前景。对外文化贸易,当务之急是打造市场主体,生产出具有普适性的文化产品。强大的影响力,基于巨大的创造力、输出力和传播力。”张宇说。

(责任编辑:yuyue)

上一篇:WTO结束中国贸易政策审议  下一篇:欧盟自贸区战略或冲击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