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服务贸易 >> 正文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2-09-10 21:56:16 信息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作者:

  《中国商界》:您认为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现状是什么样的?

  宋则: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十年的“预开放”,以及入世后十年的“全面开放”,都展示了我国商贸物流业强大的影响力和成长力。跨国集团的大规模进入,为国内商贸和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新元素,在整体上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了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更新,并进而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这是好的一方面。

  《中国商界》:那不好的一方面呢?

  宋则:恰恰从20年前“预开放”的1992年开始,我国服务贸易中商贸和物流服务业的逆差急剧扩大,与商品货物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陷入了“服务贸易悖论”。也就是说,壮大国内服务业原本是增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能力的前提和后盾,但是,在国内服务业原本弱小的场合,大幅度开放服务贸易势必激化与国内服务业的矛盾,在服务业领域出现外资挤压内资生存空间的状况。换句话说,人家“打上门来”,在我国的地盘上“抢买卖”,形成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被动局面。因此,就服务贸易中的零售业而言,我国在海外的商业存在是逆差,是赤字,国际影响力是负数。

  《中国商界》:这种情况对我国零售企业有什么影响?

  宋则:单向开放,外资长驱直入的直接后果是,外资挤压使国内始终没有形成高效、强大的商贸和物流业,自主渠道和自主品牌始终健全、强大不起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高效畅通的零售体系始终难以形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始终是流通领域的顽疾,以致于我国不得不在扩大内需、增进消费的“十二五”时期加紧“补课”,加紧补救。

  《中国商界》:我国零售企业想要国际化,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或者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宋则:目前的国际化最突出问题是,传统业态资源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大型企业极少,国际化企业空缺,落后局面远未根本改变。而根据我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最新报告,连续多年,外资商贸和物流业势头始终强劲,百强企业中主要经营大型超市业态的外资企业,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沃尔玛等主要5家外资大型超市新增店铺140家,新开店数比上年增加了22%。2011年,外资在大型超市的市场份额已经逼近47%。

  《中国商界》: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还遭遇的这种瓶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则:在由外资构筑的国际化网状渠道中,品牌筛选当然要由外资来主导,从来就不希望看到中国的自主品牌。而跨国公司长驱直入、控制中国的购销网络,就抓住了品牌、技术、订单、信息和产品,就加速了优质商贸和物流资源向跨国公司集中,也就夯实了其可持续盈利的在华基础。通过这种品牌、渠道的挤出效应,中国制造商只能在低端产品上依靠拼数量、拼消耗、拼能耗,粗放微利保本经营。

  《中国商界》:不少零售企业其实是想要国际化。但不知道自己是不适合国际化、什么时候该国际化。现在是国际化的好时机吗?

  宋则: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有可能给我国带来转机。目前国外越是困难,对我国物美价廉商品的依赖就越强。我国此刻商品出口受阻、订单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原来外资主导的资金链、供应链和购销渠道损毁所致。而外资主导的流通渠道损毁正是我国商贸和物流企业“走出去”,抓紧培育自主分销网点来取而代之的重要契机。

  从长远看,我国巨大的商品输出必须同巨额的商业资本输出相匹配。只有这样的外贸战略和政策才是完整的,服务贸易逆差才有望根本扭转,有巨额效益的商品出口才可望回升。

 

(责任编辑:zhoulinjie)

上一篇:第二届京交会将以“服务...  下一篇:渣打抢长沙:专为中联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