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中国 >> 正文

马蔚华:中国海外并购失败在于金融体系支持不到位

发布时间:2014-09-25 11:08:32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网 作者:

  “老常态是连续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9.8%。那么新常态,首先是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增速。经济增速可能降到7%到8%之间,甚至会到7%左右。”马蔚华说。

  中国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在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9月19日,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论坛上,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说,新常态是老常态对应的。

  “老常态是连续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9.8%。那么新常态,首先是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增速。经济增速可能降到7%到8%之间,甚至会到7%左右。”马蔚华说。

  当然,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这背后更多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路径的切换,还有制度环境的改革。这个是新常态潜在的重要原因。

  不论如何,过去的老常态没有必要追究。但是未来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有竞争力的、富有技术含量的。如果这样的话,7%是不低的。马蔚华说。

  他讲到,新常态环境下海外并购存在很大机会。

  宏观来看,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新兴产业增长提供空间巨大;城镇化的机会,新型城镇化即人的城镇化,要把已经在城里的两亿多农民工变成城里人,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投资消费和市场消费。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互联网,都为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空间。还有经济新的业态,现在有很多新的增长业态是在统计表是找不到的,基于互联网的很多产业,基于供应链、产业链的产业,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很多产业,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三中全会带来市场公平竞争打破垄断的机会,这应该是明确的动力源泉。

  在对外走出去方面,市场上出现很多鼓舞人心的拐点。今年上半年消费的贡献超过了投资资本的贡献。农村人均收储的增长超过了城镇人均增长的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也没有放慢。

  但是中国仍然处在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中国走出去的资金只有美国的10%。即使走出去,也是60%集中在亚洲,进入西方还是步履维艰。

  值得关注的是,在产业结构上,中国倾向于资源、制造业、贸易、工业等领域,很少进入高技术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比如跨国竞争力。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不到14%。这远低于同期世界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马蔚华说,过去20年来,70%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金融体系支持不到位。这导致其在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不得不放弃。

  至于制度层面,至今中国尚未出台一部系统的《海外投资法》。当然还包括管理体制的创新。

  马蔚华说,有过海外并购经历的人会深有体会,审批流程比较繁琐。“我们非常期待如总理所说,减少政府审批程序,让市场决定。这些年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路还很遥远。”

  统计表明,近年来全世界跨国并购成功者仅30%,这几乎是跨国并购的铁律。马蔚华说,要想成功,一要有清晰战略,二要抓住目标和时机。三要整合所有并购环节。

  2007年,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获得美联储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获准在美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这距离2002年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美国代表处过去5年时间。

  马蔚华回忆到,当时美联储主席跟我说,不是招商银行不行,而是监管环境有问题。你们还没有反洗钱的法律,还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等。我回来就跟时任央行行长说,我说看来不是我的问题是您的问题。

  来源:第一财经网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王世渝:并购,我从欧洲...  下一篇:陈林:境外投资改革助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