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货物贸易 >> 正文

我国企业”走出去”形势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2-06-26 15:08:17 信息来源:《中国经贸》杂志 作者:刘旭

  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 的对策和建议

  以长远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 减少对外投资盲目扩张行为

  中国的对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偶然、零散和严重依靠人际关系的特点,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一定的投机行为。目前,中国多数跨国企业依然是分散的对外投资,而非真正拥有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全球产业链。由于缺乏对外投资的经验和相关分析机制,加上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一些”走出去”项目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严谨的分析研究,对于投资对象国的具体情况调查不够,导致项目投资最终失败。对此,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投资国的跟踪、监测和预警,提供相关的信息;企业应着眼于长期健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目的,科学分析,慎重决策,扎实经营,稳步推进。

  针对不同国家在策略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

  积极探索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支持各类企业到不同类型的国家开展海外并购和绿地投资。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在当地建立分销、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体系,解决我国产品出口分销渠道问题,获取更大的出口利益;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收购研发机构和高技术企业,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能源、原材料丰富并与我国产业结构互补型关系的国家,积极推动能源资源领域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如智利的铜矿、巴西的铁矿、泰国的橡胶、埃及的石油等,发展长期投资、购销、物流及综合运输的互利关系和共同利益。对于土耳其和墨西哥这类在欧美市场上享有优惠待遇,与我国出口竞争激烈的国家,应当借助其在欧美市场上的出口优势,变贸易为投资,在这些国家设立加工组装生产基地。

  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各类风险

  除了投资项目本身的商业风险,国家风险也成为企业”走出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内企业对国际通行惯例和东道国法律不熟悉, 防范和化解国家风险的管理和服务还不完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很大。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走出去”的实效。

  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切实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建立健全境外经营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风险应急体系,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

  在社会层面,要努力培育中国本土的风险评估机构。商业活动的政治风险评估在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体系,美国大量的咨询公司、智库以及主流媒体都不断提供相关的评估服务,其方式值得我国借鉴。

  在企业层面,要认真地研判海外投资环境,尤其是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导致海外投资合作的失败,认真做到有效防范和充分化解投资风险,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标。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增强”走出去”主体实力

  鼓励国内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价值链整合,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使其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为创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必备的条件。切实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按照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类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向境外转移成熟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强境外投资和经营能力体系建设,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

  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制约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瓶颈之一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缺乏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和如何系统分析和预测风险的人才。此外,语言人才——尤其是懂专业的小语种人才以及法律人才尤为缺乏。

  首先,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专业化的就业创业培训实体,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其次,加快引进急需的有专业背景、会外语、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构建全球性的人才网络,并从完善制度、提高待遇等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第三,放宽海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为我国培训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责任编辑:yuyue)

上一篇:1-4月法国对阿尔及利亚出...  下一篇:澳大利亚5月份录得2.85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