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服务贸易 >> 正文

创新转型引领上海稳增长

发布时间:2012-09-21 22:23:15 信息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马翠莲

  “上海城市价值取向天翼飞YOUNG杯动漫大赛”专家评审团成立,“首届长三角十大古镇”评选揭晓,近50万观众观看上海旅游节花车大巡游……这是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7.2%、排名全国靠后的上海,目前经济社会生活的生动一景。

  在当前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作为一线中心城市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同样进入到前所未有的“转型突围”时期。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上海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度和创新精神,给“稳增长”以“正能量”,确保在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统一思想:要“有脸面”的增长

  “速度要降一点,财政收入要降一点,过去习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变一变。”这是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两会期间参加政协专题会议时的讲话。他说,“如果我们整天要考虑脸面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就会妨碍发展。”

  俞正声讲话时,2011年刚刚过去。这一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8.2%,这是上海第三年GDP增速低于两位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一方面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如土地批租、国企改制上市,为上海的高速发展释放出新的体制机制的能量,上海经济发展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但是,一直以来,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上海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拉动,尽管到本世纪初才逐步转变到投资与需求并重,但还是离不开投资。从经济结构上看,尽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市委市府提出“三二一”产业方针,但主要还是依赖于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基本上以重化工为主。一直到2005年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才突破50%。

  而时至今日,上海如果单纯想提高GDP并不难,比如在航运条件很好的上海崇明岛实施重化工和城市化的高度开发,几千万吨的钢铁和石化工业不难形成,但其代价是给子孙后代留下需要花费巨大代价才可能恢复的生态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深入发展,上海已进入人均GDP超万元的后工业化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城市地域、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上海的资源环境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目前上海土地开发的强度已经接近50%,如果不算崇明三岛的面积,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50%,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水平。

  面临资源环境制约趋紧、商务成本攀升、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等瓶颈制约逐步显现,上海各界一致认为:必须痛下决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培育知识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限制发展的约束性条件降到最低,实现更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

  创新转型:上海“新标签”

  今年8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和谐发展看申城”新闻发布会上,《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首次亮相。记者看到,这个首份《年报》显示: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出642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市GDP增幅4.8个百分点;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

  正如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章海所言,在创新转型政策推动效应逐步显现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幅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

  早在2010年11月8日举行的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与会同志普遍认为,未来五年,上海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全新动力和重要支撑,上海要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全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型城市成为上海未来“新标签”。

  “上海今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政协副主席陆清冬等曾提出关于加快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如今,上海已明确北外滩地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地区之一,并纳入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积极推动邮轮经济发展,加大对北外滩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2011年,上海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111.06亿元,同比增9.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7.9%,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超30%。服务业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76.8%。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6.1个百分点。

  到了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了5765.7亿元,同比增长10.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60.4%。按照《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12%以上。这个目标部分已提前实现。

  今天,上海正在优化结构,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上海全面布局,推出徐汇滨江、浦东前滩、世博园区、临港地区、虹桥商务区、迪士尼园区等六大重点开发区域,这些都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平台,也是上海未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新增长极

  依靠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上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份《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仅上海网络视听产业整体规模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朱章海透露,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出6429.18亿元中,工业设计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189.45亿元,增长速度达37.6%,是文化创意产业10个行业大类中增幅最高的行业。以媒体业、艺术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行业增幅明显高于前几年,数据显示,媒体业和艺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4.7%和8.8%,比2010年提高了11.2和3.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宗明表示,去年,一批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产业迅速崛起,成为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其中,新媒体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活力。去年,上海动漫产业产值约为63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游戏产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长24%,约占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30%;而网络视听产业整体规模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同时,设计产业加速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上海依托国际贸易中心,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步伐。据宗明介绍,2011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66.2亿美元,实现顺差约达34.5亿美元。广告和会展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出版物和版权服务进出口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成为上海四大文化贸易伙伴。上海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已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创新“走出去”模式方面,《时空之旅》2011年累计演出2479场,票房收入达2.6亿元,其中70%为外汇收入,观众人数249万,70%为外国观众。在丰富“走出去”形式方面,百事通推动IPTV技术和营利模式向法国、印尼等国家输出。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使上海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力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骨干文化企业。日前,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上海世博演艺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宝山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际会展:独树一帜

  2013年11月2日,国际会议与大会协会(ICCA)第52届年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协会会议组织成立52年以来,第一次把年会移师中国。

  近年来,上海国际会展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上海共举办各类国际会议745个。其中,公司会议和协会会议同2010年相比均有增长,2011年上海共举办公司会议256个,较2010年同比增长20.8%;举办协会会议247个,较2010年同比增长1.6%。

  前不久,国际会议与大会协会(ICCA)发布了2011年度国际协会会议市场年度报告。2011年上海举办国际协会会议72个,位列世界排名第24位。

  公司会议和协会会议的大幅增长,与各类商业会议公司开始进驻上海,以及上海作为商务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密不可分,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上海国际会议的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2011年上海国际会议与会总人数达到20.4万人次,其中,与会外宾总人数达到5.8万人次,同比增长5.7%。说明上海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

  为促进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上海旅游与本市各行业的融合度,上海市旅游局自2006年开始聘请上海会议大使。2011年,在上海展会界与旅游业界和会议大使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协会会议在上海举办。例如,“第11届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学术会议”、“第八届世界颅内支架会议”、“第十六届亚太呼吸年会”等一批高层次学术会议在沪成功举办,吸引数千名中外与会代表到访上海,极大地促进了上海会议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上海市旅游局携手国际大使及其同行,成功申办2013年国际小儿肾脏病大会、2013年亚太地区感染控制大会,以及2013年亚太消化系统疾病学术周会议及世界消化大会,与会人数预计将达1.5万人。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旅游局与市技监局正在制定全国首部会议经营与服务规范的系列技术标准,以进一步促进上海会议和奖励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转型融合:旅游产业提升能级

  9月15日至10月6日,2012上海旅游节举行。上海旅游业为上海经济增长贡献了极大能量,目前,上海旅游业正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上海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大趋势。而实践已经证明,上海都市旅游通过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增加了都市旅游的宽度、广度和厚度。

  融合发展包含了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两个方面。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上海加强与工业、农业、宣传、发改、建交、文化、金融、体育、教育、科技、医药、气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重点开发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保健旅游、美食旅游以及邮轮游船旅游等多项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和旅游服务便利化。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211个农业旅游景点,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农业旅游景点90个;年农业旅游接待游客人数1640万人次,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额5.4亿元;解决就业约3.7万人,其中农民就业2.4万人。全市有19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各类综合性、专题性和基础性科普馆约240家,其中42家被评为科普旅游示范基地;年科普旅游接待游客人数约877万人次。今年以来,市旅游局与气象局携手,首次推出了长三角旅游城市气象预报和登高观光指数,颇受市民游客欢迎。

  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市旅游局还将会同市文广部门,共同签署一个“上海文化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2015年前,将上海打造成为传承海派文化、融合民俗风情、引领文明时尚、荟萃节庆赛事的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提供文化支撑、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并特别推出一批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和“夜上海”文化生活。

  在区域融合发展方面,上海近年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表现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高层协调机制的建立,也表现在跨省市旅游产品的互为支撑与市场的系列产品创新方面。2011年,三地旅游主管部门共同制订了《研发和推广长三角城市群“主题+体验”系列旅游产品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主题+体验”系列旅游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多选择、多层次地向海内外展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丰富的生活元素、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诚信的旅游环境,提供体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品质化的服务。

  区域旅游融合发展,使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入了共同整合旅游资源、共同研发旅游产品、共同培育旅游品牌、共同促销旅游市场、共同分享旅游成果的“同城时代”新阶段,也使上海都市旅游获得了新的腹地支撑与复合增长空间,为上海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稳增长才能稳民生、稳社会

  俞正声说:“坚持转型发展,也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努力稳增长,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推动发展转型、保障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只有稳增长才能稳就业、稳财政,才能稳民生、稳社会”。

  今年上半年,“不背过去成绩包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上海GDP实现了7.2%增速。这个全国排名靠后的数字,却是用经济实力和质量说话,用百姓得到的实惠说话,这样的发展更加有说服力,更加值得敬佩。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曾以住房问题为例坦言,解决不了青年人的住房难题,城市就没有吸引力,也就没有未来。他呼吁大家一起研究老百姓关心的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改革、公共交通等问题,帮助政府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去破解难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一直以来,上海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基本形成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过去5年来累计开工建设和筹措各类保障房5500万平方米;有效整合了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上海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一直是大手笔。如,从2012年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等12家银行,将连续三年滚动提供总额为6600亿元的融资支持,助推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产业、精品钢材产业、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医药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旅游商贸产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等十大产业占全市GDP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到2015年末达到50%以上。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指出,“要确保本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聚焦支持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与产业经济相互融合,使上海经济发展保持应有的动力和活力。”

  在上海人民的奋发努力下,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各三产增长大部分高于GDP增速。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41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95.92亿元,增长12.1%;金融业增加值1117.85亿元,增长9.8%……

  金秋之季,正是收获之期。事非经过不知难,风物长宜放眼量,上海正在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发展途径,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用创新给稳增长以无穷动力。

(责任编辑:zhoulinjie)

上一篇:底部不远 把握三大主线机会  下一篇:加工贸易难以为继 东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