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指南 >> 正文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八项建议

发布时间:2013-09-23 17:28:38 信息来源:新财富 作者:墨博

  墨博/文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一种典型的双赢之举,不仅中国本身,世界各国都将从中获益。但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可,中国企业必须跨越沟通上的鸿沟。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经济趋势。有关专家预计,如果中国沿袭其他新兴国家的发展模式,其对外直接投资将在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

  然而,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在许多方面完全不同。纵观人类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实现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全球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关注。

  现实中,中国的对外投资对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益处。例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中国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务输出国。然而,中国的崛起非但没有受到广泛的欢迎,还常被视为一种威胁。

  根据多年来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海外扩张的经验,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给即将或正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

  业务目标应能发挥促进沟通的作用。沟通并不只是简单的“宣传”,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融合。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想在国外市场进行投资,一开始都会处于劣势。天性使然,人们更愿意和自己比较熟悉的本地企业做生意。因此,重担就落在了“外来者”的肩上,他们必须展示自己能为这片市场带来哪些优势。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交流沟通。所以,企业一旦在国外新市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规划一套明确的沟通策略与战术,以推动目标的实现并让人们对此有所了解。

  先博得认可,后谋求盈利。就像到陌生人家中做客一样,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获得主人的欢迎。因此,企业务必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早确定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如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呈同心圆形式分布的利益相关方,其中顾客、员工和投资者居于核心地位。然而,企业还要将其沟通范围拓展到这个核心圈之外,包括本地、区域以及国家层面的政府官员,投资地区的社区领导、社会服务机构和环保团体等。关键在于要充分理解企业即将身处怎样的环境,在认清潜在盟友的同时,积极缓和与潜在对手或反对者的关系。

  沟通,不只是翻译。言语只是企业进入新市场时所采取的沟通工具之一,而且其重要性通常还排在最末。企业的行动往往是其评判标准,每一项行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传递一种信息。企业一旦明确其主要利益相关方,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沟通计划。与谁沟通、何时沟通、沟通什么以及如何沟通—对于这些步骤,企业都应事先做好规划,以传递有关企业意图和态度的正确信息。如果这些步骤完成得好,将为企业在未来取得成功增加筹码。

  正确理解成见。多数人不知该如何看待中国这一全球重要经济体的崛起。有些人将中国的发展看成是增长引擎,可以帮助全球市场走出经济衰退。而另一些人则对中国心存恐惧,将其发展视为必须加以遏制的威胁。无论是好是坏,中国企业都要背负所有成见,并且要对其影响保持足够的敏感度,特别是对那些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从负责的行为和坦率的沟通上入手,抓住机会努力破除这些负面成见。但是它们也得保持警惕,切不可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这种成见。

  确保公开、透明。人们对于中国企业所持成见之一就是所谓的热衷保密。这一疑虑大多是由文化差异所致,而有些则仅仅是由语言障碍引起的。无论如何,中国企业要证明这一成见有误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最初进入一国市场时就保持公开和透明,就能让当地利益相关方消除偏见,打消疑虑。积极挑战负面看法的企业越多,这些成见就越有可能逐渐消散。

  团队运作。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意味着大部分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都比较年轻,其创始人仍然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这些创始人是充满智慧的企业家,他们的愿景造就了公司的成功。但是,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他们需要做一些自己可能还不太适应的事情—放得开,也就是将权力下放给其他员工,让他们来实现愿景,建立团队,并赋予他们必要的自由和权限,发挥才能,从而取得业务上的成功。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谚:“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打造本地面孔的中国企业。在中国化、全球化以及本土化之间取得适当平衡是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项共同挑战。其关键在于要真诚。要获得当地人的接纳,一个首要环节就是建立本地的人际关系、聘用本地员工。但是,中国企业不应该也不需要掩藏其中国传统。虽然有人会将对华成见转移到中国企业身上,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尊重那些保持自身文化传统的行为。在融合中国化、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过程当中,每家企业都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但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企业“形象”必须反映其现实情况。

  自信,但是谦虚。走在海外投资前沿的中国企业赢得了全球经济界的尊重和欣赏。但是,在中国企业计划进行投资的国家中,看法难免因人而异。立法者对中国企业进军本土感到恐惧,其保护性条例的出台无疑会得到本土企业的大力支持。对于企图挑起这种非理性恐惧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应避免授人以柄,在保持自信的同时展现谦虚的一面。真正的自信并非来自外界的关注。让业绩证明实力,中国企业将更能被当地人接受,从而走向繁荣昌盛。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一种典型的双赢局面,不仅是中国本身,世界各国都将从中获益。但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可,中国企业必须跨越沟通上的鸿沟。一个巧妙且富有战略性的方案将能弥补沟通上的落差,但这需要企业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资源。事实是,如果那些投资海外的企业确实这样做了,不仅能使自身获益,还将为投资所在的区域带来收益。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xcf.cn。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江淮汽车收效“走出去”  下一篇:天津富泉走进中心公园宣...
相关新闻